●西溪叢語卷下
1孟子接淅乃滰淅之誤
2詩彤管非笙簫
3陶潛讀山海經注釋
4高舂
5六箸
6行藥
7金虎多用
8沈存中筆談誤撾為簻
9禁忌
10褦襶
11望江南作者
12傳衣鉢
13竇貞固奏復夜試
14吴云用家之易書
15八米
16紅硯
17李重光黃羅扇自寫詩
18宋庠言
19柳句用慧休詩
20姓氏之學
21方策
22東坡句有自
23杜牧杜秋詩不誤
24老杜少年行敍李益事
25定武蘭亭舊本最佳
26杜甫憶李白詩有譏意
27古有畏獸書
28鈷鉧
29周顒始置四聲切韻
30南部烟花錄乃偽作
31喫虛
32杜詩箭栝出處
33雨諺
34李義山湔裙水上出處
35瓌能之能非三足鼈
36范文正詩墨跡
37玉川子說李忠臣
38李白唾井句出諺語
39國朝用漢臘
40南北海上交往
41五粒小松
42彪
43蒼鶻
44揵
45會稽秦始皇刻石
46栗皺
47左傳句讀
48古本孟子無為書之論不可取
49八師經
50稱妻為鄉
51朱仲李
52劉禹錫月墮雲中句所本
53煮棗
54杭州得名於詩
55半夜鐘由來已久
56揲蓍之法
57田生
58李波小妹史實
59白樂天由留意金丹至歸依內典
60文選五臣注無足取
61汲冢瑣語與左氏國語有異處
62五臣與李善注牽絲解龜
63子鵑為望帝魂
64左傳句讀
65者不
66韓詩風字出處
67端硯
68開元通寶
69秋菊落英
70景山
71果然
72伊尹干湯
73翁仲
74陶嘉月
75百六
76陽九
77行香
78晉書誤勸學為勤學
79蒗菪
80仁頻
81鼺
82楊柳二種
83人參
84石斛
85蟹蛇化石
86安南玉龍膏
87高昌北庭出碙砂
88鹽藥
89異苑有誤處
90摩碆石出三佛齊國
91消石
92鹽消
93熟紙匠裝潢匠
94夏姬
95秦嘉徐淑往還詩文
96五臣誤注三殤
97韋蘇州生平大略
98常棣詩作者
99盧政議詩
100燈檠
101吉姓
102劍
103絳縣老人得歲
104孟浪
105玉筍與玉昏班
106戢武閣
107名字
108河伯姓字里籍
109唐以前謂楷字為隸
110綿州越王樓
111嵩高少姨廟
112呂公表
113六公詠
114露門
115杜牧之小蓮娃二句與杜甫竹根穉子句同意
116瓊田草
117蟬花
118元祐三年狀元笏記
119歲差
120辨犀
121宣徽使建節鉞判州
122大起居
123吴門
124宰執出鎮帶銜
125會稽帶鈐司醞酒限數
126麻剝
127宇文伯脩古鼎
128大慶殿玉磬
129在內官無使名
130砅
131古今花異名
132招提
133儤
134象膽
135雷神書字
136匡山
137宣室二義
1138楊王孫文翁之名
139金吾
140大禮畢賞給諸軍次第
141水經恐非桑欽撰
○1孟子接淅乃滰淅之誤
1 孟子言:「去齊,接淅而行。」淅,漬米也。「接」字殊無理。許慎說文引孟子:「去齊,滰淅而行 【 滰淅而行 「滰」原作「境」,據繆校改。下同。】 。」滰,音其兩切,漉乾漬米,言不待炊而行也。異聞集李吉甫銘曰:「孟子去齊而滰淅。」唐本作「滰」字。
○2詩彤管非笙簫
2 王介甫云:「『俟我於城隅』,言靜女之俟我以禮也。其美外發,其和中出,其節不可亂者,彤管也。『貽我彤管』,言靜女之貽我以樂也。」徐安道注音辯云:「彤,赤漆也。管,謂笙簫之屬。」
按,靜女詩:「貽我彤管,彤管有煒。」注云:「煒,赤貌。彤管以赤心正人。」箋云:「彤管,赤管也。」疏:「必以赤者,欲使女史以赤心正人,謂赤心事夫人,正妃妾之次序也。」鄭注:「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後漢皇后紀序云 【 後漢皇后紀序 「紀」原作「妃」,據繆校改。後漢書卷十作「紀」。】 :「頒官分務,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記功書過。」左氏傳定公九年:「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杜預云:「詩邶風也,言靜女三章之詩,雖說美女,義在彤管。彤管赤筆,女史記事規誨之所執。」以此考之,不聞謂之樂也。
○3陶潛讀山海經注釋
3 陶潛讀山海經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誤,各為注釋之。
第一篇「泛覽周王傳」,乃周穆天子傳,荀勗校定本是也。「流觀山海圖」,乃山海經十八卷,郭璞注本是也。
第二篇云:「玉堂凌霞秀,王母怡妙顏。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
西山經云:「玉山是王母所居。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頭戴勝,是司天之厲主五殘。」大荒西經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又云:「大荒之中,有山名豐沮玉門,西有王母之山。」又云:「以崑崙為宮,亦有離宮別窟。」郭璞云:「不專住一山也。」穆天子傳云:「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執玄珪、白璧,以見西王母於瑤池之上。」又:「天子升於奄山,即西王母之山也。奄山,即崦嵫山也。西王母宴穆王於瑤池之上,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與穆王往復數詩,不具載。
第三篇云:「迢迢槐江嶺 【 迢迢槐江嶺 「迢迢」原作「迢遞」,今從繆校。永樂大典卷一一九八一引此書作「迢迢」。】 ,是謂玄圃丘。西南望崑墟,光氣難與儔。亭亭明玕照,落落清滛流。恨不及周穆,託乘一來遊。」
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采黃金銀,實為帝之平圃。郭璞注云:「即玄圃也。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氣魂魂,其上多藏琅玕,爰有滛水,其清洛洛。滛,音遙。」穆天子傳:「天子銘跡於玄圃之上。」
第四篇云:「丹木生何許,迺在峚山陽。黃花復朱實,食之壽命長。白玉凝素液,瑾瑜發奇光。豈伊君子寶,見重我軒皇。」
西山經云:「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 【 音密。】 山,其上多丹木,圓葉而赤莖,黃花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五色乃清。」
第五篇云:「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 【 毛色奇可憐 繆校「奇」作「甚」。】 。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我欲因此鳥,具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惟酒與長年。」
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廣圓百里。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竹書云:「穆王西征,至青鳥所解。」又蛇巫之山,一曰龜山,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 【 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 嘉靖本「几」作「航」,繆校作「杭」。】 ,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又有三足鳥,主給使也。
第六篇云:「逍遙蕪臯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萬尋,森散覆暘谷。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
黑齒國人,黑手,食稻使蛇,其一蛇赤。下有湯谷 【 湯谷 「湯」原作「暘」,今從繆校。山海經海外東經作「湯」。】 ,上有扶木,即扶桑木。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第七篇云:「粲粲三珠樹,寄生赤水陰。亭亭凌風桂,八榦共成林。靈鳳撫雲舞,神鸞調玉音。雖非世上寶,爰得王母心。」
讙朱國,在赤水之陰,有三珠樹,如柏,葉皆為珠,其樹若彗。海內南經:「桂林八樹,在番隅東。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鷄,五采而文,乃鳳也。自歌自舞。女牀之山有鳥,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自歌。見則天下康寧。
第八篇云:「自古皆有沒,何人得靈長。不死復不老,萬歲如平常。赤泉給我飲,員丘足我糧。方與三辰游,壽考豈渠央。」
列子云:「北海之北,其國名曰終北,四方悉平,周以喬陟。當國之中有山,名曰壺領,狀若甔甀,頂有口,狀若圓環,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椒蘭,味過醪醴,一源分為四,埒注於山下,經營一國,亡不悉徧。土氣和,亡扎厲,不夭不病,人倦則飲神瀵。周穆王北遊,過其國,三年忘歸。」今赤泉,山海經無之,知古文缺失也。
第九篇云:「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海外北經云:「夸父與日逐走,渴,欲飲於河、渭,不足,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又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遂之禺谷 【 遂之禺谷 「遂」原作「逮」,今從繆校。】 。郭璞云:「禺淵也。」今作虞淵。
第十篇云:「精衛銜微石,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 【 徒設在昔心 繆校「設」作「沒」。】 ,良辰詎可待。」
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而文首白喙,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反,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東海。奇肱之國,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第十一篇云:「巨猾肆威暴,欽■〈丕鳥〉違帝旨。窫窳強能變,祖江遂獨死。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長枯固已劇,鵕鶚豈足恃。」
鍾山神其子曰鼓,其狀,人面而龍耳,是與欽■〈丕鳥〉殺葆江於崑崙之陽。葆江,即祖江也。帝乃戮之鍾山之東曰■〈鎐,山代釒〉崖。■〈丕鳥〉,音下邳之邳。■〈鎐,山代釒〉,音遙。曰「巨猾肆威暴」者,謂欽■〈丕鳥〉殺祖江,貳負臣殺窫窳也。「猾」作「危」字,非是。欽■〈丕鳥〉化為大鶚,鼓亦化為鵕鳥。鶚,音諤。鵕,音俊。或云「鵕■〈義鳥〉」字,非也。窫窳者,蛇身人面,為貳負臣所殺。開明東有巫,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變為龍首,居弱水中食人。音軋俞。
第十二篇:「鴟鴸見城邑,其國有放士。念彼懷王世,當時數來止。青丘有奇鳥,自言獨見爾。本為迷者生 【 本為迷者生 繆校「迷」作「明」。】 ,不以喻君子。」
柜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 【 長右 繆校「右」作「石」】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 【 人手 「繆校」「手」作「首」。】 ,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鳴自號,見則其國多放士。放,逐也。懷王之世,謂屈原也。青丘國有奇鳥,不詳其狀。鴟鴸或為鵃鵝,或為鳴鵲,皆非也。
第十三篇云:「巖巖顯朝市,帝者慎用才。何以廢共、鯀,重華為之來。仲文獻誠言,姜公乃見猜。臨沒告饑渴,當復何及哉。」
竹書紀年:「堯欲禪舜,共工、鯀諫以為不可。舜即位,殛鯀於羽山,流共工於幽州。」海內經云:「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神異經云:「西北荒有人,人面朱髴,蛇身人手,四足,食五穀、禽獸,頑愚,名曰共工。東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志加通塞,為人自用,欲為欲息,名曰鯀。」下云:「仲文、姜公,未詳。」
○4高舂
4 柳子厚詩云:「空齋不語坐高舂。」薛能詩云:「隔江遙見夕陽舂。」或云見舂米,大非也。
淮南子云:「日至於虞淵,是謂高舂。」注云:「虞淵,地名。高舂時始戌 【 高舂時始戌 「戌」原作「戍」,今從繆校。】 ,民碓舂時也。」「至於連石,是謂下舂。」注云:「連石,西山名,言將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
○5六箸
5 古樂府陸瑜有僊人覽六箸篇:「九僊歡會賓,六箸且娛神。戲石聞餘地,銘山憶舊秦。避敵情思巧,論兵勢重新。問取南皮夕,還笑拂棋人。」初不曉何戲。
西京雜記云:「許博昌,安陵人,善陸博,竇晏好之,嘗與居處,法用六箸,或謂之究,以竹為之,長六分。」王逸解楚辭云:「投六箸,行六棋,故為六博。以篦簵作箸,象牙為棋,麗而且好也。」說文云:「六箸,十二棋也。」
○6行藥
6 鮑昭行藥至城橋詩,五臣注云:「昭因疾服藥,行而宣導之。」杜甫舟中伏枕詩云:「行藥病涔涔。」漢許皇后云:「我頭岑岑,藥中得無有毒乎?」
○7金虎多用
7 「金虎」二字,所用不同。張平子東京賦云:「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始於宮鄰,卒於金虎。」五臣注云:「幽、厲用小人,與君子為鄰,堅若金,惡若虎,卒以此亡。」陸士衡詩云:「望舒離金虎 【 陸士衡詩云望舒離金虎 「陸士衡」原作作「何敬祖」。按:「望舒離金虎」之句,見文選卷二四贈尚書郎顧彥先詩中,詩乃陸士衡作。今改。】 。」五臣注云:望舒,月御也。西方,金也。西方七宿畢、昴之屬,俱白虎也。河圖云:亡金虎,喻秦居也。
陸士衡詩云:「大辰匿曜,金虎習質。」甘、石星經云:「昴,西方白虎之宿。太白,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亂。」
○8沈存中筆談誤撾為簻
8 沈存中筆談云:「馬融笛賦云:『裁以當簻使易持。』李善注:『簻,馬策也。裁笛以當馬簻,故使易持。』此繆說也。笛安可以為馬策!簻,管也,古人謂樂之管為簻 【 古人 「人」原作「文」,今從繆校。夢溪筆談作「人」。】 。故潘岳笙賦云:『修簻內闢,餘簫外逶。裁以當簻者餘器 【 裁以當簻者餘器 「器」原作「品」,今從繆校。夢溪筆談作「器」】 ,多裁衆簻以成音。』此笛但裁一簻,五音皆具,當簻之工,不假繁猥,所以便而易持也。」
據說文,簻、撾並音張瓜反,箠也。不聞以簻為樂管。潘岳笙賦乃用撾字,云:「脩撾內闢。」注云:「修長撾大闢開也。」自與「簻」字不同。言羌人裁之以當馬策,言易執持而復可吹也,牽強為說,殊無義理。
○9禁忌
9 汝南陳敬伯路逢歸忌,必反郵亭,後坐誅。無禁忌者多談為繆。注云:「四孟在壬,四仲在寅,四季在子。」今陰陽書云:「辰、戌、丑、未月,子日;寅、申、己、亥月,丑日;子、午、卯、酉月,寅日。」與舊法不同,故不足信也。
○10褦襶
10杜甫送高三十書記云:「觸熱向武威。」程曉三伏詩云:「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據炙轂子云:「褦襶,笠子也。」集韻:「褦,音奈;襶,音戴。」二字,不曉事也。
○11望江南作者
11望江南者,朱崖李太尉鎮關西日,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12傳衣鉢
12和凝嘗以宰輔自期,登第之日,名在第十三。後覽范質文,大加賞歎,即以第十三處之。場屋間,謂之傳衣鉢,若禪宗之相付授 【 付授 「付」原作「傳」,今從繆校。】 。其後,質果繼凝登相位,亦為太子太傅、魯國公,搢紳以為美談。後,馮當世知貢舉,擢彭器資為首,後贈彭詩云:「當時已自傳衣鉢,羞媿猶為食肉僧。」謂此也。
○13竇貞固奏復夜試
13天福初,竇貞固知貢舉。舊制,夜試以三燭為限。長興二年,改令晝試,貞固以短景難成,文不盡意,失取士之道,奏復夜試。
○14吴云用家之易書
14孫天舉云:「嘗見吴天用家藏一易書,不知何人作,云乾坤毀則無以見易,乾坤有毀時,故終之以未濟。蓋乾坤毀則有水火之災,水之災多在東南,火之災多在西北。故西北多山,東南多水,東南之山,皆水衝激而成,有連亘三四十山不絕者,乃地脈也。後兵火失其書,亦不能盡記其說。」
○15八米
15盧思道挽詩獨八首,比時人最盛,時人謂之八米盧郎 【 時人謂之八米盧郎 「人」原脫,據繆校補。永樂大典卷七三二八引此書,亦有「人」字。】 。八米,關中語。歲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穀取八米,取數之多也。
○16紅硯
16王建宮詞:「延英引對碧衣郎,紅硯宣毫各別牀。天子下簾親自問,宮人手裏過茶湯。」恐是用紅絲研,江南李氏時猶重之。歐公研譜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此研多滑不受墨,若受墨,妙不可加。王建集中有作工研,又作洪研,皆非也。雲溪友議載元子芝明經制策入仕,亦有此一篇,未知孰是?
○17李重光黃羅扇自寫詩
17畢景儒有李重光黃羅扇李自寫詩一首云 【 李自寫詩 「自」原作「白」,據繆校改。】 :「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銷魂感舊游。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態拂人頭。」後細字書云「賜慶奴」。慶奴,似是宮人小字。詩似柳詩。
○18宋庠言
18宋公庠言 【 宋公庠言 繆校「庠」作「序」。】 :「金日磾『日』字不音彌畢切,只是如字 【 只是如字 「只」原作「又」,今從繆校。】 ,別無借音。」又言:「人皆言解體音古買反 【 古買反 「古」原作「右」,今從繆校。】 ,司馬溫公讀作古隘切。」又云:「父在呼其子為令嗣,侍下呼某房,甚無謂也。」
○19柳句用慧休詩
19柳子厚聞徹上人亡寄楊丈侍郎云:「東越高僧還姓湯,幾時瓊佩觸鳴璫。空花一散不知處,誰采金花與侍郎。」蓋用慧休菊問贈鮑侍郎詩云 【 慧休 「休」原作「林」,據繆校改。】 :「玳枝兮金英,綠葉兮紫莖。」鮑照有答詩,類文題作菊問,照集又云贈答 【 又云 繆校「又」作「只」。】 。
○20姓氏之學
20姓氏之學,莫盛於元和姓纂。皆自南北朝,以官職富貴相高。溢至於唐,崔、盧、李、鄭,糾紛可鄙。若以聖賢所本,如子姓、媯姓、姬姓、姜姓之類各分類,聖人受姓所從來,以訖春秋所紀,用世本、荀況譜、杜預公子譜為法,則唐、虞三代列國諸侯,俱可成書,此似是太史公欲為而未就者耳。漢以後,精力博求,不難考其淵源至今也。
○21方策
21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正義謂方牘簡策。周禮內史:「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鄭司農引春秋傳:「王命內史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策謂以簡策書王命。」又云:「凡四方之事書,內史讀之,王制祿,則贊為之,以方出之。」注云:「贊為之,為之辭也。以方出之,以方版書而出之。」杜子春云:「方直 【 方直 「直」原作「版」,今從繆校。周禮注疏卷二六作「方直」。】 ,謂今時牘也。」儀禮聘禮:「束帛加書將命,百名以上書於策,不及百名書於方。」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策,簡也。方,版也。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謂若堯典、禹貢,達此名使知之。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書之文字得而讀之。
○22東坡句有自
22南山宣律師感通錄云:「廬山七嶺,共會於東,合而成峯。」因知東坡「橫看成嶺側成峯」之句,有所自矣。
○23杜牧杜秋詩不誤
23新唐書李德裕傳:「德裕徙鎮海軍代王璠。先是大和中 【 大和 「大」原作「太」,據嘉靖本改。下同。大和乃唐文宗年號。見舊唐書、新唐書。】 ,漳王養母杜仲陽歸浙西,有詔在所存問。時德裕被召,乃檄留後使如詔書。璠入為尚書左丞,而漳王以罪廢死,因與戶部侍郎李漢共譖德裕嘗賂仲陽導王為不軌,帝惑其言。」竇革音訓云:「杜牧作杜秋詩,乃云:『漳王得罪後,秋,始被放歸本郡。』疑即仲陽也。與此不同,似牧之之誤。」南部新書云:「杜仲陽,即杜秋也。始為李錡侍人,錡敗填宮,亦進帛書,後為漳王養母。大和中,漳王黜,放歸浙西。續詔令觀院安置,兼加存卹,故杜牧有杜秋詩稱於時。」此說與牧之合。漳王湊傳:「黜為巢縣公。時大和五年也。命中人封詔,即賜且慰曰:『國法當爾,無他憂。』八年薨,贈齊王。鄭注後以罪誅。帝哀湊被讒死不明,開成三年,追贈懷懿太子。」蓋大和五年,漳王雖黜,尚特詔賜慰云。故德裕「檄留後使如詔書」,至八年廢死後,德裕方被譖也。恐牧之詩不誤。
○24老杜少年行敍李益事
24蔣防作霍小玉傳,書大曆中李益事。有一豪士,衣輕黃衫,挾朱筋彈。李至,霍遂死,乃三月牡丹時也。老杜有少年行二首,一云:「巢燕引雛渾去盡,紅花結子已無多。黃衫年少宜來數,不見堂前東逝波。」考作詩時,大曆間,甫政在蜀,是時想有好事者傳去,作此詩爾。
○25定武蘭亭舊本最佳
25蘭亭惟定武舊本最佳。薛帥別刊木易之。新本「湍」、「流」、「帶」、「石」、「天」五字,損,可以驗,舊本皆全。
○26杜甫憶李白詩有譏意
26杜甫憶李白詩云:「俊逸鮑參軍。」亦有譏焉。鮑昭白紵辭一篇,白用之。杜又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如「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乃陰鏗詩也。
○27古有畏獸書
27山海經大荒北經:「有神銜蛇,其狀,虎首人身,四蹄長肘,名曰強良。」「亦在畏獸書中 【 亦在畏獸書中 據山海經,此句乃郭璞注文。「亦」前疑脫一「注」字。】 。」此書今亡矣。
○28鈷鉧
28宜都山水記:「佷山溪有釜灘,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鈷鏌。」柳子厚鈷鉧潭記「鉧」字,字書無之。集韻:鍸、鈷,並音胡,黍稷器。夏曰瑚,商曰璉,周曰簠簋。又,■〈釒莽〉,音滿補反。鈷■〈釒莽〉,溫器。言潭石如此大小爾。
○29周顒始置四聲切韻
29高氏小史云:「周顒,字彥倫,始置四聲切韻行於時。」
○30南部烟花錄乃偽作
30南部煙花錄,文極俚俗。又載陳後主詩云:「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唐人方域詩,六朝詩語不如此。唐藝文志所載煙花錄,記幸廣陵事,此本已亡,故流俗偽作此書。與裴鉶傳奇載秦人事乃賦唐俚詩無異 【 乃賦 「乃」原作「及」,今從繆校。】 。
○31喫虛
31李義山定子詩:「堪笑喫虛隋煬帝,破家亡國為何人。」北里志:「劉泰娘門有樗樹,贈詩云:『尋常凡木最輕樗,今日尋樗桂不如。漢高新破咸陽後,英俊奔波遂喫虛 【 英俊奔波遂喫虛 「英俊」原作「莫使」,今從繆校。北里志劉泰娘條作「英俊」。】 。』」
○32杜詩箭栝出處
32老杜望嶽詩云:「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 箭栝通天有一門 永樂大典卷一一九八一引此書,「栝」作「■〈艹舌〉」。以下云及「箭筈嶺」,疑「■〈艹舌〉」原作「筈」,大典偶抄誤。然九家集註杜詩亦作「栝」,今姑仍其舊。】 。」述征記云:「柏谷,谷名也。漢武帝微行至谷中,無回車地,夾以高原,柏林陰翳,窮日幽暗,殆弗覩陽景。」鳳翔岐山。禹貢云:「治梁及岐。」又曰:「荊岐既旅。」其山本以有兩岐,故呼為岐路之岐,今俗猶呼為箭筈嶺。出唐史,系地理志 【 出唐史系地理志 此七字原脫,據繆校補。永樂大典引文亦有此七字。】 。
○33雨諺
33諺云:「乾星照濕土,來日依舊雨。」王建聽雨詩云:「半夜思家睡裏愁,雨聲落落屋簷頭。照泥星出依然黑,淹爛庭花不肯休。」
○34李義山湔裙水上出處
34李義山柳枝詩序,有「湔裙水上」之語。北史:「竇泰母夢風雷有娠,期而不產,甚懼。有巫者曰:『度河湔裙,產子必易。』便向水所。忽見一人云:『當生貴子,可徙而南。』母從之。俄而生泰。及長,為御史中尉。」 【 別見荊楚歲時記。】
○35瓌能之能非三足鼈
35徐浩會稽詩云:「法士多瓌能。」蓋言異能也。魯直謂能乃三足鼈,言僧似鼈耳。雖似戲語,然能有二音,皆通,不必指能是鼈也。後漢黃琬傳云:「舊制,光祿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異行 【 光祿三署郎 「署」原作「四省」。據後漢書卷六一黃琬傳改。本書卷下五臣與李善注牽絲解龜條引應璩詩:「三署來相尋。」可參。】 。時權富子弟以人事得舉,而貧約守志以窮退見遺 【 窮退 「退」原作「迫」,今從繆校。後漢書黃琬傳作「窮退」。】 ,京師為之謠曰:『欲得不能,光祿茂才。』」注云:「能,乃來切。」
○36范文正詩墨跡
36范文正守鄱陽,喜樂籍,未幾召還,作詩寄後政云:「慶朔堂前花自栽,為移官去未曾開。年年憶著成離恨,只託春風管領來。」到京,以綿臙脂寄其人,題詩云:「江南有美人,別後長相憶。何以慰相思,贈汝好顏色。」至今,墨跡在鄱陽士大夫家。
○37玉川子說李忠臣
37肅宗乾元二年,史思明與諸將期會汴州。李光弼巡河上諸營,聞之,還入汴州,謂節度使許叔冀曰:「大夫能守汴州十五日,我來救。」光弼還東京,思明至汴,叔冀戰不勝,遂與濮州刺史董秦降,思明待之甚厚。新書云:「董秦夜挈五百人歸光弼,詔加殿中監,賜姓李,名忠臣,即天寶末驍將也。麤暴不知書,晚汙朱泚偽命,誅。」玉川子月蝕詩云:「歲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婁生,覆屍無衣巾。」詳味此句,董秦當是無功而享厚祿者。如此者多,不知玉川子說李忠臣何也?
○38李白唾井句出諺語
38李太白平虜將軍妻詩云:「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纏綿。」李濟翁資暇錄云:「諺有曰:『千里井,不反唾,或云剉。』言昔人經驛舍,反馬餘剉於井,後經此井,汲水,為剉所哽。」
○39國朝用漢臘
39國朝用漢臘,蓋冬至後第三戌 【 第三戌 「戌」原作「戍」,誤刊。按:風俗通義卷八禮典臘:「漢家火行衰於戌,故曰臘也。」今據改。下同。】 ,火墓日也,是為臘。己酉年閏八月冬至後第三戌,乃在十一月末,太史局著曆,遂以十一月第三戌為臘。識者云:古法遇如此閏歲,即以第四戌為臘,臘不可在十一月也。癸亥年合閏三月,遂閏四月。南渡後,圖書散失所致。
○40南北海上交往
40嘗聞習海者云:「航海自二浙可至平州。聞登州竹山、駞基諸島之外,天晴無雲,可遠望平州城壁。今自二浙至登州與密州,皆由北洋,路極險惡,然有自膠水鎮三日而抵明州定海者。」杜甫後出塞云:「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吴。越羅與楚練,照耀輿臺軀。」及昔遊篇云:「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吴門轉粟帛,泛海凌蓬萊。」其事可見。
○41五粒小松
41名山記云:「松有兩鬣、三鬣、五鬣者,言如馬鬣形。」李賀有五粒小松歌云:「新香幾粒洪崖飯。」「五粒」,未詳。
○42彪
42潘岳秋興賦云:「斑鬢彪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領。」五臣注云:「彪,髮下垂貌。」說文云:「白黑髮雜也。」李善注云:「彪作髟,音方料切。」
○43蒼鶻
43李義山嬌兒詩云:「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按,吴史云:「徐知訓怙威,嬌淫調謔,王無敬畏之心。嘗登樓狎戲,荷衣木簡,自號參軍,令王髽髻鶉衣為蒼頭以從。」歐公五代史吴世家云:「知訓為參軍,隆演鶉衣髽髻為蒼鶻。」前云「蒼頭」,非也。
○44揵
44南唐世家:「號揵馬牌。」按,南唐史亦作「揵」字。舉世以為「捷」字,非也。說文:「揵字,從建,音紀偃切,馬行不利也。」考工記云:「終日馳騁,左不揵 【 終日馳騁左不揵 「終」原作「紀」,據周禮注疏卷四0改;周禮注疏「揵」作「楗」。】 。」是也。
○45會稽秦始皇刻石
45史記秦始皇本紀云:「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 而立石刻頌秦德 「而」原作「有」,今從繆校。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有」即作「而」。】 。」越絕書云:「始皇以三十七年來游會稽 【 三十七年 「三」原作「二」,據嘉靖本改。】 ,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錢唐浙江岑石,石長丈四尺,南北面廣一尺,東西面廣一尺六寸,刻文於大越東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里。」水經云:「秦始皇登會稽山,刻石紀功,尚在山側。」孫暢之述征記云:「丞相李斯所篆也。」
南史:「竟陵王子良為會稽太守,范雲為主簿。雲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韻,多作兩句讀之,並不得韻;又字皆大篆,人多不詳。雲夜取史記讀之,明日登山,讀之如流 【 南史竟陵王子良云云 自「竟陵王子良」至「讀之如流」一段文字,見南史卷五七范雲傳。「南史」原作「梁書」,今據改。】 。」張守節云:「會稽山,刻李斯書,其字四寸,畫如小指,圓鐫。今文字整頓,是小篆字。」
予嘗上會稽東山,自秦望山之巔並黃茅,無樹木。其山側有三石笋,中有水一泓,別無他石。石笋並無字。復自小逕,別至一山,俗名鵝鼻山。又云:「越王棲於會稽,宮娥避於此。」又云娥避山。山頂,有石如屋大,中開,插一碑於其中,文皆為風雨所剝,隱約就碑,可見缺畫,如禹廟沒字碑之類。」不知此石果岑石歟?非始皇之力,不能插於石中。此山險絕,罕有至者,得一採藥者,引之至耳 【 引之至耳 「引之至」原作「則至之」,今從繆校。】 ,非偽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
○46栗皺
46杜甫詩云:「嘗果栗皺開。」或作「雛」字,殊不可解。集韻:「皺,側尤切,革紋蹙也。」漢上題襟周繇詩云:「開栗弋之紫皺。」貫休云:「新蟬避栗皺。」又云:「栗不和皺落。」皺 【 皺栗蓬也 「皺」原作「即」,今從繆校。】 ,栗蓬也。
○47左傳句讀
47左傳云:「故講事以度軌, 【 絕句。】 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 【 絕句。】 采謂之物。」
○48古本孟子無為書之論不可取
48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王元澤引古本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為書。」書安可無也,學者慎所取而已,不知慎所取,則不如勿學而已矣 【 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云云 繆校謂此條接本卷第一條。】 。
○49八師經
49嘗觀八師經:「佛時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梵志,名曰邪旬,來詣佛所,欲質所疑,曰:『吾聞佛道,厥義宏深。巍巍堂堂,猶星中月。神智妙達,衆聖中王。願開盲瞑,釋其愚癡。所事何師?』天尊曰:『吾前世師,其名難數。吾今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師也。』」始悟東坡宸奎閣碑銘云「巍巍仁聖,體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師傳」之意 【 始悟 原作「是即」,今從繆校。】 。所謂八師者:不殺、不盜、不淫、不惡、口不飲酒、老、病、死。王瑩夫云:「坡公手寫八師經,頃嘗見之。」
○50稱妻為鄉
50沈休文山陰柳家女詩云:「還家問鄉里,詎堪持作夫。」鄉里,謂妻也。南史張彪傳呼妻為鄉里,云「我不忍令鄉里落佗處」。今會稽人言家里,其意同也。
○51朱仲李
51潘岳閒居賦:「房陵朱仲之李。」李善云:「朱仲李,未詳。」按,述異記云:「房陵定山有朱仲李園三十六所 【 朱仲李園 「園」字原脫,據太平御覽卷九六八引任昉述異記補。能改齋漫錄卷七弱枝棗朱仲李條轉引任昉述異記亦有「園」字。】 。」許昌節度使小廳,是故魏景福殿。董卓亂,魏太祖挾令遷帝自洛都許。許州有小李子,色黃,大如櫻桃,謂之御李子,即獻帝所植,至今有焉。王逸荔枝賦云:「房陵縹李。」
○52劉禹錫月墮雲中句所本
52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云:「可憐誰家婦,緣流灑素足 【 緣流灑素足 繆校:「緣」一作「綠」;「灑」作「洗」。】 。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又云:「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何,月就雲中墮。」劉禹錫泰娘歌「月墮雲中」之句,蓋本於此。
○53煮棗
53漢樊噲傳:「從攻項籍屠煮棗。」晉灼曰:「地理志無,今清河有煮棗城。功臣表有煮棗侯。」顏師古曰:「既云攻項籍,屠煮棗,則其地當在大河之南,非清河之城明矣,但未詳其處耳。」予考後漢地理志,濟陰郡寃句有煮棗城,此正在大河之南也。可以補漢史之闕。
○54杭州得名於詩
54許志仁云:「昔秦王捨舟於餘杭,因曰杭州。不從舟而從木,以詩『一葦杭之』之義。」
○55半夜鐘由來已久
55齊丘仲孚少好學讀書,常以中宵鐘鳴為限。唐人張繼詩:「夜半鐘聲到客船。」則半夜鐘其來久矣。
○56揲蓍之法
56揲蓍之法,用老陽、老陰多少之數求之,即偏而不均,若以奇耦之數求之,最為精妙。三奇老陽,三耦老陰,一奇兩耦,少陽兩奇,一耦少陰。少陽,震、坎、艮也。少陰,巽、離、兌也。
○57田生
57陶淵明詩云:「聞有田子春,節義為士雄。」漢書劉澤傳云:「高后時,齊人田生游,乏資,以書干澤,澤大悅之,用金二百斤 【 用金二百斤 「用」原作「周」,今從庫本。漢書卷二五劉澤傳作「用」。】 ,為田生壽。田生如長安,幸謁者張卿,諷高后,立澤為琅琊王。」晉灼曰:「楚漢春秋云:「田生,字子春。」
○58李波小妹史實
58香奩集云:「後魏時,相州人作李波小妹歌,疑其未備,因補之:『李波小妹字雍容,窄衣短袖蠻錦紅。未解有情夢梁苑,何曾自媚妬吴宮。誰教牽引知酒味,因令悵望成春慵。海棠花前鞦韆畔,背人撩鬢道怱怱。』」韓偓所補,似言閨房之意,大非其實。
北史:「李安世出為相州刺史。廣平人李波,宗族彊盛,殘掠不已。刺史薛道標討之,大為所破,公私成患。百姓語曰:『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安世設方略,誘波等殺之,州內肅然。」
○59白樂天由留意金丹至歸依內典
59白樂天自詠詩云:「朱砂賤如土,不解燒為丹。玄鬢化為雪,不解休為官。」又不二門詩云:「亦曾燒大藥,消息乖火候。至今殘丹砂,燒乾不成就。」潯陽歲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員外詩云 【 歲晚 原作「晚歲」,據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七改。按:詩有「閱水年將暮」句,作「歲晚」是。】 :「閱水年將暮 【 閱水年將暮 「閱」原作「商」,今從白氏長慶集。潯陽濱江,江水冬季水枯,故閱水而知季候也。】 ,燒金道未成。丹砂不肯死,白髮自須生 【 白髮自須生 繆校「自」作「事」,白氏長慶集作「事」。】 。」對酒云:「謾把參同契,難燒伏火砂。有時成白首,無處問黃茅。」赴忠州至江陵舟中示舍弟云:「幼學將何用,丹燒竟不成。」酬元郎中書懷云:「終身擬作臥雲伴,逐月須收燒藥錢。」與故刑部李侍郎早結道友以藥術為事詩云:「金丹同學都無益,水竹鄰居竟不成。」贈江州李使君云:「迹為燒丹隱,家緣嗜酒貧。」題別遺愛草堂云:「曾在廬峰下,書堂對藥臺。」竹樓宿詩:「小書樓下千竿竹,深火爐前一盞燈。此處與誰相伴宿,燒丹道士坐禪僧。」
後集第五十一卷同微之贈別郭虛舟鍊師五十韻,敍燒丹事甚詳,有云:「簡寂館鐘後,紫霄峯曉時。心塵未淨潔,火候遂參差。萬壽覬刀圭,千功失毫釐。先生彈指起,姹女隨煙飛。始知緣會間 【 始知緣會間 「間」原作「開」,今從繆校。白氏長慶集卷五一作「間」。】 ,陰隲不可移 【 陰隲不可移 「隲」原作「隙」,今從繆校。白氏長慶集作「隲」。】 。藥竈今夕罷,詔書明日追。」對酒云:「丹砂見火去無迹,白髮泥人來未休。」贈杜錄事云:「河車九轉宜精煉,火候三年在好看。」酬夢得云:「丹砂鍊作三銖土,玄髮看成一把絲。」又燒藥不成命酒獨酌云:「白髮逢秋至,丹砂見火空。不能留姹女,爭免作衰翁。」是樂天久留意金丹,為之而不成也。
又有感事詩云:「服氣崔常侍,燒丹鄭舍人。」又云:「唯知戀杯酒,不解煉金銀。無憂亦無喜,六十六年春。」又作醉吟先生傳云:「設不幸吾好藥,治衣削食,鍊鉛燒汞,至於無所成,有所誤,奈之何。今吾幸不好彼。」又答客詩云:「海山不是吾歸處 【 海山不是吾歸處 「不」原作「亦」,今從繆校。庫本作「不」。】 ,歸即應歸兜率天。」則是晚年藥術竟無所得,乃歸依內典耳。
○60文選五臣注無足取
60李善文選 【 李善文選 「選」下當脫去一「注」字。】 ,引證精博,五臣無足取也。惟注北山移文「植薪歌於延瀨」,李善云未詳。呂向云:「蘇門先生遊於延瀨,見一人採薪,謂之曰:『子以終乎?』薪人曰:『吾聞聖人無懷,以道德為心,何怪乎而為哀也?』遂為歌二章而去。」又不注所出。至注解嘲,李善引伯夷、太公為二老,乃云「只太公為一老,不聞二老」。其繆如此。
○61汲冢瑣語與左氏國語有異處
61汲冢瑣語晉春秋篇載平公夢朱羆窺屏 【 朱羆 「朱」原作「求」,今從繆校。經典集林卷九汲冢瑣語「朱羆」作「赤熊」;經典集林輯者案語引史通作「朱熊」。】 ,左氏、國語並云黃能 【 黃能 繆校「能」作「然」。春秋經傳集解卷二一昭公七年作「黃熊」,國語卷十四作「黃熊」。】 。
○62五臣與李善注牽絲解龜
62謝靈運詩云:「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五臣注文選云:「牽絲,謂牽王如絲之言而仕也。」李善云:「牽絲,初仕,解龜,去官也。應璩云:『不悟牽朱絲,三署來相尋。』」
○63子鵑為望帝魂
63華陽國志蜀志云:「蠶叢、魚鳧之後,有王曰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諸王,乃以褒斜為前門,熊耳、靈關為後戶,玉壘、峨嵋為城郭,江、潛、綿、絡為池澤,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會有水災,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禪位於開明,帝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悲之,故聞子鵑之鳴,即曰望帝也。」左太沖蜀都賦云:「鳥生杜宇之魂。」五臣注引蜀記云:「有王曰杜宇,號望帝,俗說云化為子鵑。子鵑,鳥名也。蜀人聞其鳴,即曰望帝也 【 蜀人聞其鳴即曰望帝也 此十字原脫,據繆校補。】 。」故鮑照、杜甫皆云是古帝魂,其實非變化也。
○64左傳句讀
64春秋左氏傳:「聞晉公子駢脅,欲觀, 【 絕句。】 其倮浴, 【 絕句。】 薄而觀之。」
○65者不
65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僨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僅有存者。」如此稱「者不在此位」,何以觀射,乃「不」字作上聲,連上句,即於義無爽。今本家語無二「不」字。
○66韓詩風字出處
66韓退之瀧吏詩云:「不知官在朝,有益國家不。得無風其間,不武亦不文。仁義飭其躬,巧姦敗羣倫。」古本「風」作「虱」字,或引阮嗣宗「虱處褌中」為解,非也。
按,秦公孫鞅書靳令篇云 【 靳令篇 「令」原作「命」,今從繆校。商子卷三有靳令篇。】 :「國以功受官予爵,則治省言寡。以六蝨授官予爵,則治煩言生。六蝨曰禮樂、曰詩書、曰修善、曰孝悌、曰誠信、曰貞廉、曰仁義、曰非兵、曰羞戰。國有十二者,上無使農戰,必貧至削。十二者成羣,此謂君之治不勝其臣,官之治不勝其民,此謂六蝨勝其政也。」 【 此言十二,乃止九條。】 杜牧之云:「彼商鞅者,能耕能戰,能行其法,基秦為強,曰彼仁義蝨官也 【 彼仁義蝨官也 繆校「彼」作「被」。】 ,可以置之。 【 註云:「置之,言不用也。」】 」此昌黎之意也。
○67端硯
67端硯。下巖,色紫如豬肝,密理堅緻,溫潤而澤,儲水發墨,叩之有聲。但性質堅,礦斷裂,尤多瑕疵。
秋楓巖,石色微淡,可亞下巖,堅潤不及。
梅根巖,一名中巖,桃花巖,一名上巖。二巖石俱皆沙壤相雜,無水泉,色淡而燥,肌理稍疏,然中巖又勝上巖。
新坑,石色帶紅紫,其文細密,材質厚大無瑕,然止是崖石,頗乏堅潤。
後歷,石與新坑略相似,又處其次。
西坑六崖,石色青,微黑,佳者如歙石,麤羅紋,而發墨過之,石眼圓暈數重,青白黃黑相間,極大者為最勝。
土人以晶瑩圓明、中無瑕翳者為活眼,形模相類、不甚鮮明者為淚眼,形體略具、內外皆白、殊無光彩者為枯眼。
○68開元通寶
68唐食貨志云:「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寶』,錢徑八方,重二銖四參,積十錢重一兩,得輕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隸三體。」又云:「開元二十六年已後,錢甚惡,詔所在置監鑄『開元通寶』錢,京師庫藏皆滿。肅宗上元元年,以『開元』舊錢一當十。」
孔毅夫云:「『開元通寶』錢,給事中歐陽詢撰其文並書,回環可讀,俗不知以為『開元』錢明皇所鑄。六典謂之『開通元寶』 【 六典謂之開通元寶 「開通元寶」原作「開元通寶」,今從繆校。孔平仲孔氏雜說卷四作「開通元寶」。】 。」司馬光云:「薛璫唐聖運圖云:『初進蠟樣,文德皇后掐一甲,故錢上有甲痕焉。』」凌璠唐錄政要以為竇皇后。是時竇后已崩,文德后未立,今皆不取。李審言記聞云:「唐之錢文如『乾元』、『開元』曰重寶、通寶,世俗淺者有云『乾重』、『開通』,朝士尚有如此言者,尤可笑也。」
馬永卿云:「『開元通寶』,蓋唐二百八十九年獨鑄此錢,洛、并、幽、桂等州皆置監,故開元錢如此之多,而明皇記號偶相合耳。」
○69秋菊落英
69楚辭云:「夕餐秋菊之落英。」王逸云:「英,華也。」類篇云:「英,草榮而無實者。」後漢馮衍賦云:「食玉芝之茂英。」言英華之英。洪興祖補註楚辭云:「秋花無自落者,讀如『我落其實,而取其華』之『落』。」此言為是。今秋花亦有落者,但菊蘂不落耳,若云「黃菊飄零滿地金」,即詩用楚辭之句。且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言食秋菊之葉。」據神農本草:「菊服之,輕身耐老。三月採葉。」玉函方王子喬變白增年方:「甘菊,三月上寅採,名曰玉英。」是英謂之葉也。晉許詢詩云:「青松凝素體,秋菊落芳英。」
○70景山
70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人有景行,當效而行之,如山之高當仰之。今人書簡有使「景仰」者,疎矣。魏文帝書云:「高山景行,深所慕仰。」為是。任彥昇太宰碑云:「瞻彼景山,肅然望慕。」雖引詩「陟彼景山」 【 陟彼景山 「陟」原作「陵」,今從繆校。詩殷武作「陟」。】 ,然不出景行高山之意也。
○71果然
71莊子:「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郭象不注。成元英疏云:「果然,充飽也。」陸德明音義云:「果,如字,又苦火切。衆家皆云飽貌,言依舊果然。或云:猶,如也,言腹之飽如果然獸也。」吴錄地理志云:「九真浦咠縣有獸名果然,狻狄類也。」南州異物志云:「交州以南有果然獸,其鳴自呼,尾長,腹圓,過其頭,脅邊斑文,皮集十餘,可得一蓐。繁文麗好 【 繁文麗好 繆校:「麗」,一作「衣」。】 ,細厚溫暖。」魏鍾毓有賦。
○72伊尹干湯
72伊尹負鼎干湯。莊子成元英疏云:「負玉鼎以干湯。劉孝標栖山志云:『故有忽白璧而樂垂綸,負五鼎而要卿相。』」楚辭天問云:「緣鵠飾玉,后帝是饗。」王逸云:「后帝,謂殷湯也。言伊尹始仕,因緣烹鵠鳥之羹,修玉鼎以事於湯,湯賢之,遂以為相。」獨孟子以為不然也。
○73翁仲
73劉禹錫云:「翁仲遺墟草樹平。」魏略云:明年,景初元年,徙長安鐘簴、駱駝、銅人、承露盤。盤折。銅人重不可致,留於霸城。大發卒,鑄作銅人二,號曰翁仲,列坐於司徒門外。後漢鄗南千秋亭有石壇,壇廟之東枕道,有兩石翁仲,南北相對。
○74陶嘉月
74謝惠連云:「漾舟陶嘉月。」王褒九懷云:「陶嘉月兮總駕。」王逸云:「及吉時也。」
○75百六
75百六。從上元甲寅,至今乾德四年丙寅,積年一萬三千五百七十三,以通周法除之,得三通周,餘六百一十三年。又除第一第二「百六」,共五百七十三年,餘年入第三「百六」。從貞觀十六年壬寅,入第二「百六」,至吴乾貞三年己丑。第二「百六」數窮。又從吴大和二年庚寅入第三「百六」,至今乾德四年丙寅,已得三十七年,更二百五十一年,方入第四「百六」。
○76陽九
76陽九。從上元甲寅,至今乾德四年丙寅,積年一萬三千五百七十三,以通周法除之,得二通周,餘四千四百五十三年,又以陽九數除之,得九,餘年入第十陽九。從武德元年戊寅,入第十陽九,至今乾德四年丙寅,已得三百四十九年,更一百七年,第十陽九數窮,重起第一陽九。
○77行香
77行香。起於後魏及江左齊、梁間,每燃香獯手,或以香末散行,謂之行香。唐初因之。文宗朝,崔蠡奏設齋行香,事無經據,乃罷。宣宗復釋教,行其儀。朱梁開國,大明節,百官行香祝壽。石晉天福中 【 石晉天福中 「福」原作「禧」,誤。趙彥衞雲麓漫鈔卷三敍行香源委,其所本者乃本書。雲麓漫鈔「禧」作「福」,今據改。按:石晉無天禧年號。】 ,竇正固奏 【 竇正固奏 「奏」原作「奉」,今從繆校。】 ,國忌行香,宰臣跪爐,百官立班,仍飯僧百人,即為規式。國朝至今因之。
○78晉書誤勸學為勤學
78蔡謨初渡江,見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頓,方知非蟹。詣謝尚而說之。尚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勤學死。」
據荀子勸學篇云:「蟹六跪而二螯。」注云:「跪,足也。」引說文云:「蟹,六足二螯首也。」
今考神農本草,蟹八足二螯,其類甚多。六足者名蛫, 【 音跪。】 四足者名北,皆有大毒,不可食。爾雅云:「螖蠌曰螖,即彭螖也。似蟹而小。螖,王穴切。」謝尚云「讀爾雅不熟」,必爾雅說蟹。今本止有彭螖一事,而他更無,恐爾雅脫文也。「勤學」當作「勸學」,恐晉書本誤以「勸」為「勤」也。建康實錄所引不誤。今許叔重說文云:「蟹有二螯八足,旁行。」楊倞引云「六足」,亦誤,又衍一「首」字,亦誤。韓非子云:「蟹,螯首如鉞。」即當有「首」字。文字脫落,疑誤學者,可為嘆息。
○79蒗菪
79佛經頌云:「蒗菪拾花針。」本草云:「蒗菪,使人健行見鬼。藥性論云:『熱,有大毒。生,能瀉人見鬼,拾針狂亂。』雷公云:『勿誤食,眼生暹火 【 眼生暹火 「生」原作「出」。重修政和證類備用本草卷十引文作「生」,今從。】 。』」史記 【 史記 「史」原作「火」,據重修政和證類備用本草卷一0引文改。】 :「淳于意治王美人懷子而不乳 【 淳于意治王美人懷子而不乳 「乳」後原有「來意」二字。史記卷一百零五倉公列傳(倉公乃淳于意)無此二字,今刪。重修政和證類備用本草引文無此二字。】 ,以蒗蕩藥一撮,用酒飲之,旋乳。」今醫方並不言能通乳,或云性寒,或云熱,皆不能曉。
○80仁頻
80上林賦云:「仁頻。」仙藥錄云:「檳榔,一名仁頻。」林邑記云:「葉如甘蕉 【 林邑記云葉如甘蕉 「林」原作「杜」。太平御覽卷九七一果部八檳榔引林邑記,有「葉似甘蕉」之語。今據此,改「杜」為「林」。】 。」頻音賓。吴普本草云:「一名檳門。」
○81鼺
81上林賦:「蜚鸓。」史記作蠝,漢書作鸓。郭璞音誄,神農本草作鼺鼠;音羸,飛鼠也,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髯飛。爾雅:「鼯鼠,一名夷由。」郭璞云:「狀如小狐,似蝙蝠,肉翅,尾項脅毛紫赤色 【 尾項 爾雅注疏卷一0「尾」上有「翅」字。】 ,背上蒼艾色,腹下黃,喙頷雜白,脚短,爪長,尾三尺許 【 尾三尺許 「尾」原脫,據爾雅注疏補。】 。飛且乳,亦謂之飛生。聲如人呼。食竈烟 【 食竈烟 繆校「竈」作「炊」,爾雅注疏作「火」。】 ,能從高赴下,不能從下上高。」陶隱居云:「鼺是鼯鼠,一名飛生,產婦持之,易生。」
○82楊柳二種
82楊、柳二種。楊樹葉短,柳樹葉長,花即初發時,黃蘂子為飛絮。今絮中有小青子,著水泥沙灘上,即生小青芽,乃柳之苗也。東坡謂絮化為浮萍,誤矣。
○83人參
83人參。許氏說文:人葠。字與參同。扁鵲云:有毒。或生邯鄲,三月生葉,小花,核黑,莖有毛,九月採根,有頭足手,面目如人。春秋運斗樞云:「搖光星,散為人參。廢江淮山瀆之利,則搖光不明,人參不生。」禮斗威儀云:「君乘木而王,有人參生。」廣雅云:「參,地精人參也。」梁書:「阮孝緒母疾,須人葠。舊傳鍾山所出,有鹿引之,鹿滅,得此草。」異苑與廣五行記皆云:「土下有呼聲,掘之,得人參。如人形,四體備具,聲遂絕。」
○84石斛
84石斛。出始興六安山傍石上;或生木上,謂之木斛,不中用。盛弘之荊州記云:「隋郡永陽縣有瀧石山 【 永陽縣 「陽」原作「王」。太平御覽卷九九九藥部九石斛引盛弘之荊州記,「王」作「陽」。輿地紀勝卷八三京西南路隨州縣沿革應山縣:「梁大同二年,分隨縣置永陽縣。」作「陽」是。今改「王」為「陽」。查有關志書,無永王縣。】 ,山上多石斛,精好如金環。」
○85蟹蛇化石
85王冶知南恩州 【 王冶 「冶」原作「治」,誤刊。大清一統志卷四四八謂冶乃太原人,紹興初累官知南恩州。作「冶」是。繆校作「冶」。】 ,其子藎臣云:「海邊有石山觜,每蟹過之 【 過之 繆校「過」作「遇」。】 ,則化為石,蛇亦然。」
○86安南玉龍膏
86洪炎雜家:「安南有玉龍膏,南人用之化銀液。說者云:此膏北來則及禍。韓約都護安南,得其膏,持歸。是歲。京師亂,約以附會鄭注,竟赤其族。今黃白家燒金乾汞,必有陰禍也。」
○87高昌北庭出碙砂
87會要:雍熙中,供奉官于延德使高昌還,行程云 【 行程云 「行」上,疑脫去一「記」字。】 :「王居北庭。北庭山中出碙砂,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火燄如炬火,照見禽鼠皆赤。采碙砂者著木底鞋,若皮為底者即焦。有穴出青泥,出穴即變為砂石,土人取以治皮。」
○88鹽藥
88今俗諺云:「如『鹽藥』,言其少而難得。」本草戎鹽部中陳藏器云:「鹽藥,味鹹,無毒,療赤眼,明目,生海西南雷諸州,山石似芒消,入口極冷,可傅瘡腫。」又,本草:「獨自草,作毒箭,唯鹽藥可解。」戎鹽條中不言,恐有脫誤。
○89異苑有誤處
89異苑云:「魏武北征蹋頓 【 魏武北征蹋頓 「蹋」原作「踰」,影印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異苑卷七作「蹋」,今從。按,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有北征蹋頓記載。】 ,升嶺眺矚,見山岡不生百草。王粲曰:『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礬石,葬而石生熱,蒸出外,故卉木焦滅 【 卉木焦滅 「卉」原作「莽」。永樂大典卷一一九八一引此書作「卉」。異苑作「卉」。今改「莽」為「卉」。】 。』即令發看,果得大墓,內有礬石滿塋。」
據本經,礬石性寒。異苑云熱,蓋誤矣,乃礐石也 【 乃礐石也 此四字原脫,據繆校補。】 。又:魏武六年,平烏丸,王粲猶在荊州,其說非也。一說粲在荊州與劉表登彰山,嘗見此異。」
○90摩碆石出三佛齊國
90雞跖載:「摩碆石,出西番山石澗中,辟諸毒爐火。」本草云:「陽石也。出南中,人傳之不經,云是觀音菩薩所居山座若手按者也。」此說大謬。
寰宇記:「三佛齊國,南海水中,有山,五色聳峙,其石有小燄。每船舶過其下 【 船舶過其下 「船」字原脫,據繆校補。按:本條以下兩處云及「船」。】 ,水流如湧,人或以刀斫擊之,有石迸入船中者,是此石也。燒之,有硫黃氣。」又謂:「舶船上下,愛其山石者,多以手捫之,故云摩碆石。」非前說也。匱五金,伏三黃,制鉛汞。
○91消石
91昇玄子伏汞圖有試鳥場消石法 【 試鳥場消石法 繆校「鳥」作「烏」。本條以下「鳥場國」之「鳥」,繆校亦作「烏」。】 ,云:「其色青,取白石英炙令熱,將點上,便消入石中。道書言出鳥場國,能消金石為水,服之,盡得長生。其石出處,氣極穢惡,飛鳥不能過其上。人或單服從之過,身上諸蟲盡化為水而得長生矣。形若鵝管者佳。」
狐剛子粉圖云:「青消石,一名北帝玄珠。」又,三十六神水方 【 三十六神水方 「神」原脫,據繆校補。】 ,化曾青方,用正消石。觀此,則今世間謂之消石,似非正也。
藥名隱訣云:自古傳消石能化一切金石為水者,服乃長生。不聞所出之處,徒有其名,而與無無異。近代陶隱居撰本草,乃言朴消是消石之朴,又言芒消與石脾合煮,成為真消石。石脾無復識者,尋其事由,殊為乖僻。則消石有正有贗,信矣。然經謂消石天地至神之物,陶言今無正石,亦未為全失。今圖經引梁、隋間方書,謂雖非真石,而其功效既相近,亦可通用,則今世所用者或可也。
崔昉爐火本草云:「消石,陰石也。」此非石類,即鹹鹵煎成,今呼燄消。是河北商城及懷、衛界沿河人家刮滷淋汁所就,與朴消、小鹽一蔀煎之,能制伏鉛,出銅暈。南地不產朴消,能熟皮芒消可入藥用 【 可入藥用 繆校「可」作「即」。】 。今「消石」注乃云此即地霜,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後,乃煎煉而成,蓋以能化諸石,故名消石,非與芒消、朴消一類而有消名也。
圖經又云:今醫方家但以未煉成塊微青者為朴消 【 微青 「青」下原有「色」字,據繆校刪。】 ,鍊成盆中上有芒者為芒消 【 上有芒者 繆校無「芒」字。】 ,其芒消底澄凝者為消石 【 澄凝 繆校無「凝」字。】 。又云:鍊朴消或地霜而成堅白如石者,乃消石也。則雜鍊朴消、地霜而成消石是矣,非別有消石也。
余謂不假煎煉,如仙經所言,乃正消石。設煎煉而成者,亦名消石,乃今世所用燄消。亦能伏八石,而芒消可入藥,且據所有用之耳 【 且據所有用之耳 繆校「耳」作「的」。】 ,非必消石為天地至神之物也 【 非必消石為天地至神之物也 繆校「必」作「正也」。按,作「正也」,「也」後為句號。】 。丹房鏡源諸消篇有馬牙消、朴消、芒消、縮砂、坑消五種。若消石,則列在諸石篇中,可見也。
○92鹽消
92仁和縣圖經云:「鹽消,出縣東十里,煉成朴消。又有冬月自地中湧起消,通透光瑩者名霜花,亦名劍脊消。藥中用為玄明粉、紫雪之屬。」
○93熟紙匠裝潢匠
93唐秘書省有熟紙匠十人,裝潢匠六人。潢。集韻:「音胡曠切。」釋名:「染紙也。」齊民要術有裝潢紙法,云:「浸蘖汁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染則年久色暗,蓋染黃也。」後有雌黃治書法云:「潢訖治者佳,先治,入潢則動。」要術,後魏賈思勰撰。則古用黃紙寫書久矣。寫訖入潢,辟蠧也。今惟釋藏經如此,先寫後潢。要術又云:「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則打紙工蓋熟紙匠也。予有舊佛經一卷,乃唐永泰元年奉詔於大明宮譯,後有魚朝恩銜,又有經生并裝潢人姓名 【 又有 「又」原脫,據永樂大典卷六五0三引文補。】 。
○94夏姬
94春秋:夏姬乃鄭穆公之女,陳大夫御叔之妻。其子徵舒弒君。徵舒行惡逆,姬當四十餘歲,乃魯宣公十一年。歷宣公、成公,申公巫臣竊以逃晉,又相去十餘年矣。後又生女嫁叔向,計其年六十餘矣,而能有孕。列女傳云:夏姬內挾技術,蓋老而復壯者 【 蓋老而復壯者 繆校「者」後有「三」字。】 ,三為王后,七為夫人。或云:凡九為寡婦,當之者輒死。左氏所載當之者,已八人矣。宇文士及粧臺記序云:「春秋之初,有晉、楚之諺曰:『夏姬得道,雞皮三少。』」
○95秦嘉徐淑往還詩文
95秦嘉,字士會,隴西人也。為郡上掾 【 為郡上掾 「上」原作「主」,今從繆校。玉臺新詠集卷一作「上」。】 【 一作計。】 其妻徐淑,寢疾,還家不獲面別,贈詩云 【 贈詩云 玉臺新詠集卷一謂此詩為秦嘉作。】 :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省書情悽愴 【 省書情悽愴 繆校:「情」一作「益」。】 ,臨食不能飯。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憂來如尋環,匪席不可卷。
嘉報以詩云:
帝靈無私親,為善荷天祿。傷我與爾身,少小罹煢獨 【 少小罹煢獨 「罹」原作「惟」,今從玉臺新詠集。】 。既得結大義,歡樂苦不足 【 歡樂苦不足 繆校「苦」作「若」;原校:一作「苦」。】 。念當遠離別,思念敍款曲。河廣無舟梁,道遠隔丘陸 【 道遠隔丘陸 繆校「遠」作「近」。】 。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浮雲起高山,悲風激深谷。良馬不迴鞍,輕車不轉轂。針藥可屢進,愁思難為數。貞士篤終始,恩義不可屬。
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清晨當引邁,束帶待鷄鳴。顧看空室中,髣髴想姿形。一別懷萬恨,起坐為不寧。何用敍我心,遺思致款誠 【 遺思致款誠 「遺」原作「遣」,今從繆校。玉臺新詠集作「遺」。】 。寶釵可耀首,明鏡可鑒形。芳香去垢穢,素琴有清聲。詩人感木瓜,乃欲答瑤瓊。愧彼持贈厚,慚此往物輕。雖知未足報,貴用敍我情 【 貴用敍我情 「貴」原作「良」,今從繆校。玉臺新詠集作「貴」。】 。
淑又答詩一首:
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沈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君今兮奉命 【 君今兮奉命 「命」原作「役」,今從繆校。玉臺新詠集作「命」。】 ,遠適兮京師。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敍懷。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暉。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長吟兮永嘆,淚下兮沾衣。
嘉與妻書曰:
不能養志,當給郡使。隨俗順時,僶勉當去。知爾所苦,故爾未有瘳損 【 故爾未有瘳損 原作「尚未有瘳」,今從繆校。藝文類聚卷三十二同繆校。】 。想念悒悒,勞心無已。當涉遠路,趨走飛塵。非志所慕,慘慘少樂。又計往還,將彌時節。念發同怨,意猶遲遲。欲暫相見,有所屬託。今遣車往,想必有方。
淑答書曰:
知屈珪璋,應奉歲使。策名王府,觀國之光。雖失高素皓然之業,亦是仲尼執鞭之操也。自初承問,心願東還。迫疾惟亟,抱歎而已。日月已盡,行有伴列。想嚴裝已辦,發邁在近。誰謂宋遠,企予望之。室邇人遐,我勞如何。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巖巖,而君是越。斯亦難矣。長路悠悠,而君是踐。冰霜慘烈,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動而輒俱;體非比目,何得同而不離。於是誦萱草之咏,以消兩家之思;割今者之恨,以待將來之歡。君適樂土,優游京邑。觀王都之壯麗,察天下之珍妙,得無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嘉重報妻書曰:
車還空反,甚失所望。兼敍遠別恨恨之情,顧尤悵然間,得此鏡,既明妍媸,及觀文彩,世所希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並寶釵一雙,妙香四種,素琴一張,常所自彈也。明鏡可以鑒形,寶釵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娛耳。
淑又報嘉書曰:
既惠音令,兼賜諸物。厚意慇懃,出於非望 【 既惠音令兼賜諸物厚意慇懃出於非望 此十六字原缺,據繆校補。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之全後漢文卷九六,有此十六字。】 。鏡有文彩之麗,釵有殊異之觀。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異物於鄙陋,割所珍以相賜。非豐恩之厚,孰肯若斯!覽鏡執釵,情意髣髴。操琴詠詩,思心成結 【 思心成結 「成結」原作「結成」,今從繆校。】 。勑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鏡鑒形,此言過矣,未獲我心也。昔詩人有飛蓬之感,班婕妤有誰榮之歎。素琴之作,當須君歸。明鏡之鑒,當待君還。未奉光儀,則寶釵不列也。未侍帳幄,則芳香不發也。
梁鍾嶸詩評曰:「二漢為五言,不過數家,而婦人居二。徐淑寶釵之作 【 徐淑寶釵之作 鍾嶸詩品卷中「寶釵」作「敍別」。】 ,亞團扇矣。」
○96五臣誤注三殤
96東坡志林云:「謝瞻張子房詩云:『苛慝暴三殤 【 三殤 「殤」原作「傷」,今從文選卷二一張子房詩。蘇軾文集卷六七書謝瞻詩作「殤」。下同。】 。』此謂上中下殤,言秦無道,戮及孥穉也。五臣注乃引『苛政猛於虎,吾父、吾子、吾夫皆死於是』,謂夫與父為殤 【 謂夫與父為殤 「父」原作「婦」,今從蘇軾文集。】 ,此豈非俚儒之荒陋者乎?」
余觀宣遠詩云:「王風哀以思,周道蕩無章。卜洛易隆替,興亂罔不亡。秦政吞九鼎,苛慝暴三殤。息肩纏民思,靈鑒集朱光。伊人感代工 【 伊人感代工 「工」原作「變」,今從繆校。文選卷二一作「工」】 ,聿來拱興王。」恐為穆公殺三良,不使終其天年,此黃鳥之詩所以哀也。殉葬乃始於秦,其苛慝可知。
○97韋蘇州生平大略
97葛蘩校蘇州韋刺史集十卷,今平江板本是也。刺史,洛陽人,姓韋氏,名應物。貞元中,以左司郎中,出為蘇州刺史。書目、姓名,略見唐書藝文志,其詳不載於正史,不可得而考也。
今觀其逢楊開府詩云:「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摴蒱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飲酒肆頑癡。武皇升僊去,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已晚,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惸嫠。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唯有故人知。」又溫泉行云:「出身天寶今年幾,頑鈍如鎚命如紙。作官不了却來歸,還是杜陵一男子。」又云:「身騎廐馬引天仗,直入華清列御前。」是嘗為三衛而蹤跡不羈也。
燕李錄事詩云:「與君十五侍皇闈。」又京師叛亂寄諸弟云:「弱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當天寶十五載六月,明皇避安祿山之難,是年,應物年二十。至寶應元年建巳月,上皇崩。則武皇升僊之時,應物年二十七。
又示從子河南尉班詩序云:「永泰中,予任洛陽丞。」則應物年二十九。
及其來吴,贈舊識云:「少年游太學,負氣蔑諸生。蹉跎三十載,今日海隅行。」則少嘗游太學。蓋武皇升僊後,二年入太學,遂為丞也。
自洛陽丞為京兆府功曹。大曆十四年,自鄠縣令別除轢陽令,以疾歸善福精舍。建中二年,由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改判江州,改左司郎中。貞元初,又歷蘇州。罷守,寓居永定精舍。以詩考之,歷官次序如此。
廣德中洛陽作云:「蹇劣乏高步,緝遺守微官 【 廣德中洛陽作云蹇劣乏高步緝遺守微官 此十七字原脫,據繆校補。按:韋江州集卷六有廣德中洛陽作詩,有「蹇劣」云云十字。】 。」廣德二年,乃當永泰之元時 【 乃當永泰之元時 「當永泰之元時」六字原脫,據繆校補。】 ,為洛陽丞。自京師叛亂之後,至德、乾元、上元、寶應數年間,折節讀書,遂入仕,而因謂之微官也。
善福精舍書注:「建中二年除比部。」則應物年四十五。建中四年十月三日,京師兵亂,自滁州間道遣使。明年興元甲子歲五月九日,使還,寄諸弟,作詩,云:「歲暮兵戈亂京國,帛書間道訪存亡。」乃德宗幸奉天時,應物年四十八。自後守九江,至為蘇州刺史,計其年五十餘矣。以集中事及時人所稱考,其仕官如此,得非遂止於蘇耶?
按,白居易蘇州答劉禹錫詩云:「敢有文章替左司。」左司,蓋謂應物也。官稱止於此。其集中詩,寄大梁諸友云:「分竹守南譙,弭節過梁地。」則是守亳時也。篇末云:「相敦在勤事,海內方勞師。」似與興元甲子不遠也 【 似與興元甲子不遠也 「也」原脫,據繆校補。按:此上有「蓋謂應物也」、「則是守亳時也」,此處「也」不可少。】 。
又唐小說載與諸公倡和,稱韋十九。林寶姓纂云:「周逍遙公敻之後,左僕射扶陽公持價生司門郎中令儀,令儀生鑾,鑾生應物,應物生監察御史、河東節度掌書記慶復。」
李肇國史補云:「為人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席地而坐。其為詩,馳驟建安已還,各得風韻。」又云:「開元以後,位卑而著名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文、元魯山、蕭功曹、張長史、獨孤常州、崔比部、梁補闕、韋蘇州。」其大略可見如此。
○98常棣詩作者
98詩常棣 【 常棣 繆校「常」作「棠」。下同。】 ,燕兄弟也,憫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毛注云:「周公弔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以親之。」史記、譙周皆以召公為周公之庶兄。左氏傳:「王怒,以狄伐鄭。富辰諫曰:『不可。臣聞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室。召穆公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曰: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云云。孔穎達云:「此詩自是成王之時周公所作,以親兄弟。但召穆公見厲王之時,兄弟恩疏,重歌周公所作之詩,以親之耳。」不言召公所作,當別有據。
○99盧政議詩
99「青衫白髮老參軍,旋糶黃梁買酒罇。但得有錢留客醉,也勝騎馬上人門。」此詩膾炙人口,不知誰作。見施僉判德權,云:「乃德清人法原之祖盧政議詩。」更有一絕:「十月都門風薄衣,搗砧聲裏鴈南飛。野人不識長安樂,且趁鱸魚一棹肥。」
○100燈檠
100 古詩云:「燈檠昏魚目。」讀檠為去聲。集韻:「檠,渠映切。有足,所以几物。」又:「檠,音平聲,榜也。」非燈檠字。韓退之云:「牆角君看短檠棄。」亦誤也。
○101吉姓
101 吉姓。元和姓纂云:「尹吉甫之後,以王父字為氏,漢有漢中太守吉恪。」賈昌朝音辨云:「吉,氏也。」引詩謂之尹吉,其乙切。崧高詩注云:「尹,官氏也。」風俗通云:「師尹,三公,官也。以官為姓,周有尹喜、尹吉甫。」姓纂又云:「少昊之子,封於尹城,因氏焉。」然吉、尹二姓,俱出尹吉甫之後,但詩注以尹為官,以吉為姓,未知孰是?
○102劍
102 歐公父墓表云:「回顧乳者,劍汝於其旁。」曲禮曰:「負劍辟咡詔之。」注云:「負謂置之於背,劍謂挾之於旁。」
○103絳縣老人得歲
103 絳縣老人云:「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季者,末也。今,今日也。謂已得四百四十五全甲子,其末一甲子六十日,而今日乃癸未,纔得二十日也,故曰三之一。
文公之十一年,至襄公三十年,通七十四年。以年表考之,文公之十一年,歲在己巳,襄公之三十年,歲在戊午,今乃云七十三年者,蓋謂襄公之三十年,上距文公之十一年,得七十三年也。所謂亥二首六身者。注云:亥字二畫在上,併三六為身,如「筭」之六。蓋古之亥字如此寫 【 古之亥字如此寫 「此」後有「二多」二字,據繆校刪。】 ,故曰二首六身。其下六畫如「筭」字三箇六數也 【 筭字三箇六數 「字」原作「子」,今從繆校。】 。所謂下二如身,是其日數則六千六百六旬也。故曰是日數也。且四百四十五甲子,合得二萬六千七百日,乃差四十日,則前所謂其季於今三之一,謂其末一甲子纔得二十日,故少四十也。且不謂之日,而謂之旬者,蓋古以甲子數日,故謂之旬。如今陰陽家所謂甲子旬中、甲午旬中之類是也。與書「期,三百有六旬」同。
○104孟浪
104 集韻引向秀云:「孟浪,無取舍之謂。」孟,音母朗切 【 孟音母朗切 「母」原作「毋」。袁文甕牖閑評卷四引此條作「母」。集韻:「孟,母朗切,音莽。」據此,改「毋」為「母」。】 。
○105玉筍與玉昏班
105 唐書載:「李宗閔知貢舉,門生多清秀俊茂,唐仲、薛舉、袁都輩 【 唐仲薛舉袁都 繆校「仲」作「伸」。新唐書卷一七四李宗閔傳「仲」作「沖」,「舉」作「庠」。】 ,時謂之玉筍。」玉筍班,恐因此而得名。
○106戢武閣
106 唐初功臣,皆云圖形凌煙閣。而河間元王孝恭碑乃作戢武閣,豈凌煙先名戢武而後改之耶?又段志玄碑亦云圖形戢武閣。
○107名字
107 封德彝名倫,房玄齡名喬,高士廉名儉,顏師古名籕,而皆云以字行。顏之推云:「古者,名終則諱之,字乃以為子孫 【 字乃以為子孫 顏氏家訓卷二風操篇作「字乃可以為孫氏」。】 ,江北士人全不辯之,名亦呼為字,字固為字。」顏師古匡謬正俗云 【 匡謬正俗 「匡」原作「刊」,今從繆校。】 :「或問:人有稱字而不稱名,何也?」顏師古考諸典故,故以稱名為是。顏師古立論如此,而乃以字行,不可曉也。
○108河伯姓字里籍
108 唐河侯新祠頌,秦宗撰,云:「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潼鄉華陰人也。」章懷張衡傳注引聖賢冢墓記云 【 章懷張衡傳注引聖賢冢墓記云 「張衡」二字原脫,據後漢書卷五九補。按,此處所云之「聖賢冢墓記」及以下所云之「龍魚河圖」云云,皆出唐音懷太子李賢注文。】 :「馮夷,弘農華陰潼鄉隄首里人。服石,得水僊,為河伯。」又引龍魚河圖云:「河伯,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三說雖異,其實皆無所據 【 皆無所據 繆校作「所稽據則同」。】 。
○109唐以前謂楷字為隸
109 東魏大覺寺碑陰,題銀青光祿大夫臣韓毅隸書,蓋今楷字也。庾肩吾曰:「隸書,今之正書也。」張懷瓘六體書論亦云:「隸書,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自唐以前皆謂楷字為隸,歐公集古錄誤以八分為隸書也。
○110綿州越王樓
110 杜甫越王樓詩云:「綿州州府何磊落,顯慶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樓下長江百丈清,山頭落日半輪明。君王舊跡今人賞,轉見千秋萬古情。」綿州圖經云:「越王臺,在綿州城外,西北有臺,高百尺,上有樓,下瞰州城。唐顯慶中太宗子越王貞任綿州刺史日作 【 越王貞 「貞」原作「真」,今從繆校。新唐書卷八0作「貞」。】 ,詩云『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是也。」
○111嵩高少姨廟
111 韋蘇州送黎六郎詩云:「聞話嵩峯多野寺,不嫌黃綬向陽城。釣臺水綠荷已生,少姨廟寒花始徧。」楊烱撰少姨廟碑:「漢地理志云:嵩高少室廟。其神為婦人像者,故老相傳云,啟母塗山氏之妹也。」
○112呂公表
112 唐呂公表,呂諲也。元結撰。前太子文學、翰林待詔顧誡奢書。即杜甫所贈顧八分文學詩是也。
○113六公詠
113 唐六公詠,李邕撰,胡履虛書。杜甫八哀詩云:「朗詠六公篇,憂來豁蒙蔽。」六公者,五王為一章,狄丞相別為一章云。
○114露門
114 北史:「後周武帝天和二年甲辰,立露門學,置生七十二人。六年春正月己酉朔,以露門未成故 【 以露門未成故 「以」原作「已朝」,據繆校改。周書卷五、北史卷一0均作「以」,又,北史「露」作「路」。】 ,廢朝。」又,建德三年春正月,朝羣臣於露門。宣皇帝大象元年春正月己丑,受朝於露門。天成二年二月丁巳,帝幸露門學,行釋奠禮。靜帝二年,宣帝寢疾,詔宰相入宿露門。世用露門勸講,二字未詳所出。
○115杜牧之小蓮娃二句與杜甫竹根穉子句同意
115 杜牧之朱坡詩云:「小蓮娃欲語,幽笋穉相攜。」言笋如穉子。與杜甫「竹根穉子無人見」同意。
○116瓊田草
116 瓊田草。生於分寧山谷間。有瓊田草經一卷。八月十五日採之。草有十名,曰不死草、長生草,又云苦天之類 【 又云苦天之類 繆校「苦天」作「若夫」。疑作「若夫」是。】 。
○117蟬花
117 本草:「蟬殼謂之蟬花。」今成都有草名蟬花。今有乾者,視之,乃蟬額裂面抽莖,上有花,善治目,未知如何用也。
○118元祐三年狀元笏記
118 元祐三年,狀元笏記,黃魯直代云:「密對天光,恭承聖訓。曾是草茅之賤,獲霑雨露之恩。」又云:「顧得助於衆賢,更圖寧於多士。」
○119歲差
119 天運八十一歲差一度,名曰歲差。洛下閎云五百年當差一度,後人臆說也。
○120辨犀
120 犀以黑為本。其色黑而黃,曰正透;黃而有黑邊曰倒透。正者,世人貴之,其形圓,謂之通天犀。南中有偽者。磨之漸熱,乃驗。犀性涼,磨之不熱。
○121宣徽使建節鉞判州
121 宣徽使及建節鉞,則稱判某州,餘則知。
○122大起居
122 每大起居,宰執侍班於垂拱隔門外東廊廬中,三帥庭下聲喏。捲簾及半,起身答之,祖宗之制也。
○123吴門
123 前漢梅福傳:「福棄妻子,去九江,至今傳以為僊。人有見福於會稽者,變名姓為吴市門卒。」或云吴門乃洪州,今有吴門鎮,九江去亦不遠矣。
○124宰執出鎮帶銜
124 資政、觀文二小殿,橫列禁中。宰相出鎮帶資政殿大學士,執政無大字。蘇易簡出,被遇獨厚,遷紫宸之日 【 遷紫宸之日 「日」原作「目」,誤刊。今逕改。】 ,以稱呼不便,更用觀文。因此,宰、執出鎮優遇者,則除之。
○125會稽帶鈐司醞酒限數
125 藩郡帶鈐司醞酒不限數。惟會稽則不然,必有由也。
○126麻剝
126 麻三剝四。謂麻制一行三字 【 麻制一行三字 「制」原脫,據繆校補。】 ,剝麻一行四字 【 剝麻一行四字 「麻」原脫,據繆校補。】
○127宇文伯脩古鼎
127 宇文伯脩有一古鼎,款識云:「輦酌宮。」
○128大慶殿玉磬
128 大慶殿玉磬十六,新造也。其下趺以鳳。初以獅子不出於三代,故易之。
○129在內官無使名
129 官制。以在內官不當有使名,盡略之。無樞密使,只云知樞密院、同知樞密院。舊制,樞密使獨班知院并參政,用拜命先後為立班之序。
○130砅
130 砅。鄰知切,又力智切,又力制切。引詩「深則砅」。今詩本改作「厲」字。「砅」出集韻、類篇,履石渡水也。
○131古今花異名
131 唐昌觀玉蘂花,今之散水花。揚州瓊花,今之聚八僊,但木老耳。
○132招提
132 唐會昌五年,毀招提蘭若四萬餘區。又,會要:「元和二年,官賜額為寺,私造者為招提蘭若。」僧輝記:梵云拓鬬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傳筆者訛「拓」為「招」,去「鬬奢」為「提」字也。招提,乃十方住持耳。
○133儤
133 儤。音豹,越也。唐制,官新到官府,併上者謂之儤。今俗謂程外課作者,謂之儤工。玉篇云:「儤,連直也。」凡當直之法,自給、舍、丞、郎入者,三直無儤;自起居郎官入者,五直一儤;御史、補闕入者,七直兩儤;其餘雜入者,十直三儤。或有作豹伏之義,非也。
○134象膽
134 江鄰幾云:山海經云:「象膽在四足。」今山海經無此語。象膽隨四時在足 【 象膽隨四時在足 「隨」原作「遲」。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六象膽:「隨四時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據此,知「遲」乃「隨」,以形近致誤。今改「遲」為「隨」。】 ,見酉陽雜俎。
○135雷神書字
135 毗陵古寺柱間,有雷神書字一行云,「石牀侯十三火人」,下有緒月二字 【 火人 嘉靖本作「人火」。】 。「緒月」見佛書。
○136匡山
136 杜詩云:「匡山讀書處,頭白早歸來。」李太白,青山人,多遊匡廬,故謂之匡山。綿州圖經云:「戴天山,在縣北五十里,有大明寺。開元中,李白讀書於此寺。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謂『康山讀書處』也。」恐圖經之妄。
○137宣室二義
137 淮南子云:「武王破紂,殺之於宣室。」許叔重云:「宣室,在朝歌城外。」宣室,殷宮名。一曰:宣室,獄也。音宣和之宣。漢未央前殿有宣室,溫室。音暄,見集韻。
○138楊王孫文翁之名
138 西京雜記:「楊貴,字王孫,京兆人也。生時厚自奉養,死卒裸葬於終南山 【 死卒裸葬於終南山 「卒」原作「則」,今從繆校。西京雜記卷一作「卒」。】 。其子孫掘土鑿石,深七尺而下屍,上復蓋之以石 【 上復蓋之以石 繆校「石」後尚有「欲儉而反奢也」六字。】 。」又張崇文歷代小誌:「文翁,姓文,名黨,字仲翁。晉帝時為蜀郡太守。」今漢書皆不載其名,姑錄於此。
○139金吾
139 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應劭曰:「吾者,禦也。掌執金革以禦非常。」師古曰 【 師古曰 「師」字原脫,據繆校及漢書卷十九上注文補。】 :「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手執此鳥之象 【 故手執此鳥之象 「故」原脫,據繆校補。漢書卷一九上註文有「故」字。】 ,因以名官。」崔豹古今注云:「執金吾,棒也。以銅為之,金塗兩末,謂之金吾。」二說不同。
○140大禮畢賞給諸軍次第
140 大禮畢,賞給諸軍次第:
第一曰殿前左右班御龍直、骨朶直、內殿直、散員、散指揮、散都頭、散祇候 【 散祇候 「候」原作「侯」,據嘉靖本改。宋史卷一六六職官志六殿前司有「散祇候」。】 、金槍班、銀槍班、東第一至第五。西第一至第二,茶酒新舊班、招箭班、弓箭直、弩直、散直 【 散直 原誤作「十」。嘉靖本、津逮本「十」作「散」。按:宋史卷一六六職官志六殿前司騎軍有「散直」,今據改。】 、鈞容直 【 鈞容直 「釣」原作「勻」,誤刊。今從嘉靖本。宋史卷一六六職官志六殿前司騎軍有「鈞容直」。】 ,習馭直、隨龍忠佐。
第二曰捧日二十指揮, 【 左第一軍至第二軍,右第一軍至第二軍。】 天武二十指揮, 【 同上。】 拱聖十四指揮,神勇十四指揮,勝捷十指揮,驍騎十四指揮, 【 左右各一至第七。】 驍勝六指揮, 【 左右各一至第三。】 宣武十五指揮,殿虎六十指揮, 【 左右各三軍,軍各十指揮。】 水軍指揮宣朔第一龍猛六指揮、廣勇二十一指揮、驍騎第七第八管節度使 【 驍騎第七第八管節度使 繆校「驍」上有「龍」字,「管」下有「軍」字。】 。
第三曰龍衞二十指揮, 【 左右各二軍,軍各五營。】 神衞二十指揮, 【 同上。】 雲騎七指揮,步虎六十指揮, 【 左右各三軍,軍各十指揮。】 步虎水軍飛山甲指揮第一第二,牀子弩指揮第一第二。 【 自捧日已後,計三百二十六指揮。】
馬世父云:「其先公在戶部日,嘗檢宣和間舊例。」所聞如此。
○141水經恐非桑欽撰
141 水經,世以為桑欽撰。予讀易水注云:「易水經其東南,合滱水,故桑欽曰:『易水出新城西北,東入滱自下。』」「滱」、「易」互受通稱矣。又,廣陽縣溪水亦引桑欽說,且水經正文,皆無此語。恐非桑欽撰,當別有書也。古書散亡,良可歎已。